桂芍知母汤是干什么用的
药材组成: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要药材有桂枝、芍药和知母。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作用;芍药则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知母则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这三种药材的配合使用,使得该汤剂在中医临床中对于某些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桂枝知母芍药汤的作用是可以祛风除湿,通阳散寒,还可以清热,临床上的作用更多倾向于治疗关节疼痛,身体出现僵硬的症状,双下肢脚踝部出现水肿,都是桂枝知母芍药汤的治疗方向。另外,有些患者胃里有水,容易出现头晕、上不来气、恶心、呕吐,也是桂枝知母芍药汤的治疗方向。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来自于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按照中医理论,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有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佐以清热的作用。
功效与作用通阳行痹,袪风逐湿,和营止疼。清热解毒,祛寒,通脉,活血化瘀,滋阴养血。主诸肢节疼痛,人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疼,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可以十分贯脓,或到期不结疤。使用方法使用量桂芍知母汤(《沈注金匮要略》卷五)。
可以理解为“桂芍知母汤”加减,桂芍知母汤来源于《金匮要略》组成: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治疗痹症(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等),你的方子里加了一些祛风止痛和疏肝理气药物。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炮)。处方来源《金匮》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方剂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枝知母芍药汤的作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来自于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按照中医理论,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有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佐以清热的作用。
祛风渗湿法:风易与湿相合形成风湿,风性上扬而游走不定,湿性下注易袭阴位。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游走不定,下肢沉重,血沉快。湿邪郁久化热,湿热相合则关节疼痛、发热。女性可见腹痛、白带增多、下身瘙痒等症状。
【功能主治】治寒气腹痛。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脉左关弦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桂枝3钱,黄耆1两,知母1两,石膏1两,芍药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疟疾。
桂枝去芍药汤及加附子汤。 桂枝汤去芍药。胸阳不振的胸闷,脉促(应该是虚性代偿反映)。阳气损伤更重时,加附子。 新加汤桂枝3两,芍药4两,生姜4两,甘草2两,大枣12个,人参4两 营血不足之人的桂枝证。 芍药加1两,人参加3两,补营气,津液。加重生姜使全方作用达于体表。
代表方当归芍药汤。有养血和营作用,《金匮要略》治疗妊娠胎动不安,辨证属于肝脾失和者。方中用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川芎要用的少一点,川芎有活血作用,要注意。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补养肝血。有安胎和营止痛,对妊娠胎动不安有腹痛者,用当归芍药汤。
再就是治疗风湿病的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与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等,皆以生姜为辅助药外散风湿,且与甘草、大枣、白术之类药物相配,又能起到培土制湿的作用。正如《药性类明》所说:“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
解读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包括防风、桂枝、生姜、白术、白芍、甘草、知母、炮附子和麻黄。1 炮附子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可安全使用。1 方剂中的麻黄、桂枝、附子和生姜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能深入骨缝和关节驱寒。1 附子和桂枝除了驱寒,还有修复受损关节的任务。
桂枝汤为基础,调和阴阳。附子、桂枝、麻黄和生姜温阳散寒,附子能强壮肾阳,桂枝强壮心阳,心阳向下普照,肾阳向上蒸腾,使全身感到温暖。白术燥湿利水。防风祛风,防止外风入侵。白芍和知母滋阴养血,保护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其中, 白芍,就养肝柔肝 ,并且还有收敛的一个作用,可以防止麻黄桂枝的药性用得太快,太猛,伤到身体, 知母则是清热、化热。最后用甘草来调和诸药。
这张方子,也可以看作是 桂枝汤 变化而来,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方子中的 麻黄、桂枝、附子、生姜 四味药组成了一个强大、强力的先遣队,对骨缝、关节深处的寒邪发起进攻,毫不留情。一点都不会放过,全部给它搜刮出来。
治痹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在用麻防等祛风除湿药的同时,还用辛热的附子配桂枝以行阳,温经散寒止痛,并用甘酸寒的芍药、知母以清热养阴,寒热并用,能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均出自《伤寒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体质。这些名方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温中健脾、补气养血等功效。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是什么?
1、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主要由桂枝、知母、防风、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炮附子九味药物组成,每味药物的剂量分别为:桂枝、知母、防风各12克,芍药9克,甘草、麻黄各6克,生姜、白术、炮附子各15克。在使用此方时,需将所有药物用水700毫升,煎煮后得到的药液量为210毫升。
2、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由桂枝、芍药、知母、白术、麻黄、附子、防风等药物组成,用来治疗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肢体筋骨关节,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把上述症状称为痹证,主要表现为肢体筋骨关节疼痛,疼痛遇冷加重,得温则痛解,同时合并有局部关节肿胀、活动不利、屈伸不利等一系列症状。
3、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一种中药方剂。该汤剂是以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桂枝、芍药、知母以及其他辅助药材。每种药材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共同构成了这一方剂独特的疗效。详细解释如下: 药材组成: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要药材有桂枝、芍药和知母。
4、金匮要略方:桂枝12克、白芍知母1生姜1白术1防风1麻黄制附子炙甘草6。水煎两次合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服。
5、桂枝芍药知母汤构成 药方一: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姜片15克、黄芩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禄特科技10克。药方二:桂枝25克、芍药15克、甘草15克、麻黄15克、姜片15克、黄芩30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禄特科技15克。
6、风性上扬而游走不定,湿性下注易袭阴位。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游走不定,下肢沉重,血沉快。湿邪郁久化热,湿热相合则关节疼痛、发热。女性可见腹痛、白带增多、下身瘙痒等症状。治疗时可选用复方桑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和川草乌合剂,若白带多加生龙骨、生牡蛎、乌贼骨等收敛止带。
桂枝芍药知母汤
1、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一种汤药,该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金匮要略》)。
2、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来自于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按照中医理论,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有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佐以清热的作用。
3、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主要由桂枝、知母、防风、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炮附子九味药物组成,每味药物的剂量分别为:桂枝、知母、防风各12克,芍药9克,甘草、麻黄各6克,生姜、白术、炮附子各15克。在使用此方时,需将所有药物用水700毫升,煎煮后得到的药液量为210毫升。
4、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一种中药方剂。该汤剂是以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桂枝、芍药、知母以及其他辅助药材。每种药材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共同构成了这一方剂独特的疗效。详细解释如下: 药材组成: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要药材有桂枝、芍药和知母。
5、桂枝知母芍药汤的作用是可以祛风除湿,通阳散寒,还可以清热,临床上的作用更多倾向于治疗关节疼痛,身体出现僵硬的症状,双下肢脚踝部出现水肿,都是桂枝知母芍药汤的治疗方向。另外,有些患者胃里有水,容易出现头晕、上不来气、恶心、呕吐,也是桂枝知母芍药汤的治疗方向。
6、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身体。处方一包含以下成分: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以及炮制后的附子10克。这些药材的组合旨在平衡体内的阴阳,对于某些病症可能有良好的疗效。在另一种处方二中,药量有所增加,以增强药效。
风湿骨痛,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寒、湿_百度...
1、桂枝芍药知母汤先搜刮寒邪,顺带收拾湿邪,最后清理风邪,并对身体进行进补,特别适合风湿骨病问题。在使用时,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辩证加减。关注健康知识,关注星辰老师。
2、接下来,我们将解读张仲景的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1 此方是张仲景治疗痹症的经典方剂,他描述其为治疗“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的良方。1 “诸肢节疼痛”指的是身体各关节的疼痛,即现代的风湿关节炎等疾病。1 “身体尪羸”指的是关节变形和身体虚弱的情况。
3、其中, 白芍,就养肝柔肝 ,并且还有收敛的一个作用,可以防止麻黄桂枝的药性用得太快,太猛,伤到身体, 知母则是清热、化热。最后用甘草来调和诸药。
4、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来自于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按照中医理论,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有祛风除湿、温阳散寒、佐以清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