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是怎么评鸿茅药酒事件的?
央视评鸿茅药酒事件: 防止荒唐执法,必须加一道监督“紧箍咒”。因为一篇名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网文,广州医生谭秦东被内蒙古凉城警方以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跨省抓捕,其后被刑拘、逮捕,并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结果引发轩然大波。
月15日,红茅药酒参与京东国品日活动称:红茅药酒,坚持品质,健康中国! 这315,为了质量,在一起@京东 共创品质新时代!4月16日晚,鸿茅药酒官方微博分别转发@人民日报 和 @央视新闻两条关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态的微博。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药品也存在类似问题。近期,消费者对鸿茅药酒提出质疑,这款药酒作为国药准字的甲类非处方药,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使用,但鸿茅药酒客服人员却声称“所有人都可以喝”。鸿茅药酒曾由陈宝国代言,很多人可能将其误认为是保健品。
据健康时报等媒体报道,在被谭秦东发文指为“毒酒”之前,鸿茅药酒早就“劣迹斑斑”:投放于各处的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据不完全统计有多达2630次广告违法,和数十次被暂停销售。
鸿茅药酒我喝过,没有广告上说的那么神奇,就一般吧,现在以经看不到鸿茅药酒的广告了,去年央视报广,鸿茅药酒的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现在以看不到了。
而鸿茅药酒从一个接近破产的小厂,到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靠得也是营销。220万元请明星,2000元请专家,照剧本演广告,一幕幕营销粉墨登场,群众也的确吃这一套。鸿茅药酒广告频频霸占央视、各卫视黄金广告时间段,而且也不断渗入到一些都市生活类电视剧中。
鸿茅药酒事件的背后是知识信息的不对称(鸿茅药酒事件有人被处理吗)_百...
总之,鸿茅药酒事件虽然没有人会被处理,但它反映出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对于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
鸿毛药酒事件经历鸿茅药酒事件的背后是知识信息的不对称前段时间的鸿茅药酒事件可以说将这家公司推上了浪尖,面对社会舆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很多人对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对于鸿茅药酒这种品牌来说,它已经成为了很多保健爱好者的追捧对象之一了,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知识信息的不对称。
鸿茅药酒事件的背后是知识信息的不对称 前段时间的鸿茅药酒事件可以说将这家公司推上了浪尖,面对社会舆论, 前段时间的鸿茅药酒事件,可以说将这家公司推上了浪尖。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酿造工艺的企业,在保健养生领域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与方法。
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红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
鸿茅药酒事件始末是什么?
1、鸿茅药酒事件的起因2017年12月,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的广州执业医生谭秦东在网上发表了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2018年1月份遭到了遭到厂家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跨省抓捕,理由是损害商业名誉罪。
2、年12月19日,谭秦东发布题为《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网帖,从心肌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涉事企业以他恶意抹黑造成自身140万元经济损失为由报警后,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凉城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将谭秦东跨省抓捕。
3、红茅药酒是毒酒事件时间线:2017年12月19日,中南大学毕业、麻醉医学硕士学位的广州医生谭秦东美篇发表了《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本文从心肌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阐述了红茅药酒对老年人的危害。表达本身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标题是情绪化的。毒药一个词,想用夸张毒药这个词吸引了公众的注意。
4、鸿茅药酒案是指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医生谭秦东之间,因谭秦东在网上发表文章对鸿茅药酒进行批评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首先,谭秦东医生在网络上发布了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对鸿茅药酒进行批评。
鸿茅药酒为什么会被集体声讨?
第一,因为有一位医生质疑鸿茅药酒的疗效后,被警方抓走,其中还有鸿茅药酒的人,第二,鸿茅药酒涉及多次广告违规。
这个集体其实大部分都是水军,真正关心这事的人也是有不少跟风者。只能说舆论被劫持了。红毛被攻击 的重点是违法广告和产品的药方问题,而不是医生所说的毒药。是药三分毒,药也总是对部分人有效部分人无效。所以药有疗程,有用量。
网上这种声讨现象,可能是大家内心深处的一种民族自尊心和危机意识吧 ,我认为这种民粹爱国主义并非有什么阴谋,更多的是“乌合之众”式的群体效应。当然,不排除是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员工个人行为点燃了导火索的可能,但点燃舆论也需要有民意基础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