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中药方剂最全目录详细
1、阿艾丸 【处方】 白姜(盐、酒或米醋炒)8钱,香附子(童便浸,炒)1两,玄胡索(炒)8钱,真阿胶(炒成珠)1两,艾叶1两(制成炙艾,用糯米糊作饼,瓦上炕干,勿令焦,研为细末)。【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效与作用】 血崩,老妇尤效。
2、第二章详细阐述了解表剂的分类和应用。解表剂主要用于治疗表证,包括风寒、风热等。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其中,辛温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用于风寒表证;辛凉解表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适用于风热表证;扶正解表方剂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等,适用于正气虚弱的表证。
3、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出自《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五苓散 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的名方成药之一。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溲不利、呕吐呃逆等症。
4、三味药方: 例如三七片和三乌丸,可能由三种不同的草药组合而成,以增强治疗效果。四味药方: 在目录中,这类药方通常包含更复杂的配方,可能针对更复杂的健康问题。如二槲散、二百味花草膏,名字表明其包含了众多草药,提供全面的保健功能。
5、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 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
6、共17章,收载常用方剂140首,其中正方111首,附方29首。每章先列概说,按概念、立法依据、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等5项论述。每首方剂,分列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使用注意、功用鉴别、附方、方歌等项论述。书后附录有参考书目、中药、方剂索引及教学大纲,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参考。
中药清热方剂有哪些?
中药中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方剂众多,如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三仁汤、黄连温胆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等。清热利湿其实是中医上的治疗原则,主要用于体内有湿邪同时合并热邪的情况。
清热的中药方剂竹叶石膏汤【成份】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功用〗泻火解毒。
清开灵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由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等症状。使用上述方剂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具体情况,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
清热活血方处方包括黄芪、茯苓、白术、蒲公英、黄连、莪术、丹参、枳壳、甘草。适用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络淤血、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方中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调节胃泌素分泌功能,增强胃肠蠕动,提高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
你好,同时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生精的中药方剂可能是不存在的,建议选用血府逐瘀汤加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较好的。
中医常用药方的比较应用目录
1、方剂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两者皆用于表证,但麻黄汤偏重发汗,桂枝汤则注重和营卫。麻杏苡甘汤与麻黄加术汤:前者清热利咽,后者则有健脾除湿之效。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用于外寒内热,小青龙汤专治外感风寒咳嗽。
2、首先,解表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能够帮助人体解除表邪,如桂枝汤、麻黄汤等。其次,泻下剂主要用于清理肠胃,解决便秘或积滞问题,如大承气汤、麻子仁丸等。和解剂则注重调和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如小柴胡汤,用于治疗肝脾不和、寒热往来的情况。
3、四物汤:用于治疗妇女月经失调、月经量少、质稀等症状。 人参饮:用于治疗五脏虚损、气虚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状。 清热解毒汤:用于治疗热毒疮疖、腮腺炎、咽喉肿痛等症状。 麻黄汤: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症状。 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气虚体弱、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等症状。
4、本书分为两个主要章节。首先,第一部分深入探讨了100种常见的中医方剂,通过比较它们的组成、功能以及治疗的主要病证,帮助读者理解各个方剂的特性和使用要点。这些方剂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医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选择和应用。接着,第二部分聚焦于100种常用的中药材,着重比较它们的功效和适用的病证。
5、中医中,掌握各类经典汤剂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汤头目录,涵盖了各类病症的治疗方案:葱豉汤,适用于感冒初期,有助于解表散热。香苏散,针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的作用。三拗汤,适用于风寒咳嗽,能宣肺化痰。华盖散,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清热解毒。
6、黄纯琪编著的《中医常用药方的比较应用》是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专业著作。该书于2008年11月1日首次发行,封面版次为1,共包含143页,字数达到120,000字。印刷时间同样是在同一天,采用了大32开的开本,使用的是胶版纸材质。
常用的中药安胎方剂有哪些?
十三太保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安胎药,主要用于孕期妇女保胎,预防流产。它融合了多种中草药成分,具有独特的疗效。详细解释:十三太保的成分包含多种中草药,这些草药经过科学配比,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安胎方剂。它主要针对孕期妇女可能出现的胎气不足、胎动不安等问题,起到保胎、预防流产的作用。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的益气安胎丸,包含人参、白术、川芎等成分,用于增强孕妇体质,缓解腰酸腹痛和胎动失常,每日两次,每次3钱,以温开水或姜汤送下。这些传统方剂均以调和气血、安胎为主要功效,针对不同阶段和症状的孕妇提供不同的保健和治疗选择。在使用时,请遵医嘱,确保安全有效。
可以通过中药方剂的形式对于孕妇进行专门的保胎,比如香砂六君丸、参茸白凤丸、保胎丸等,这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对于改善女性出现的阴道出血,还有习惯性流产、精神疲惫、腰膝酸软、胎动不安等,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萱根保阴煎由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续断、甘草、山药、黄麻根等药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胎功效,治血热胎漏、胎动不安等。
保命安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保命安胎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处方】砂仁、香附、陈皮、紫苏、秦艽、川芎、当归、白芍、黄耆、白术、杜仲、艾叶、酒芩、童便。
含有四味中药的方剂
1、张仲景四神汤组方是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经方之一,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方剂。组成成分张仲景四神汤组方主要由四味中药组成,分别为: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3克)药物功效张仲景四神汤组方内的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2、四磨汤是中医古代传统方剂之一,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方剂专书《济生方》,四磨汤组成是人参、槟榔、乌药、沉香这四味药。因为在古代药的制备过程当中,是把这四味药在干净的青石上面加水研磨,每味药都磨出浓稠的汁液合在一起,把汁液整个加热以后煮沸就可以直接喝了。
3、一味药方: 1836首二味药方: 4549首三味药方: 4393首四味药方: 3277首总计共收录了惊人的14055首方剂。每一种方剂都详尽地标注了其来源、药物组成、使用方法、功效以及主要的主治情况,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