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风毛菊本属概述
1、长白山风毛菊是一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其生命周期可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它们的茎部形态各异,从高至矮小,甚至有些可能退化到无茎,表面光滑或被白毛或柔毛覆盖。叶片互生,有的柔软,有的坚硬,边缘可能为全缘,也可能有锯齿或羽状分裂。
2、长白山风毛菊本族是一个包括众多草本和灌木植物的分类群,其特征是叶互生,花序雌雄异株或同株,通常包含多个小花。花序的总苞片排列成覆瓦状或不明显覆瓦状,质地多样,顶端有芒刺或膜质附属物。小花是两性或雌性,头状花序可为同型或异型,边缘小花有时雄蕊发育不全。
3、长白山风毛菊,以其拉丁学名Saussurea tenerifolia Kitag.而知名,属于菊科植物,科名在拉丁文中为Compositae。在分类体系中,它隶属于风毛菊属,属名即Saussurea。
风毛菊的作用
禾叶风毛菊是一种源自菊科植物的药用全草,以其独特的功效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医药领域。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清热凉血,帮助疏解肝气,同时具备清利湿热的效果。禾叶风毛菊适用于多种症状的治疗,包括咯血、崩漏、咳血以及血淋等内脏出血情况。
美花风毛菊以其全草为来源,其药用价值不可忽视。其主要功效在于祛风除湿,有助于缓解风湿痹证带来的不适,同时还能理气止痛,对于那些因肝郁气滞而引起的腹痛和腹泻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美花风毛菊具有辛、苦,寒的性味,它能够深入肝、胃二经,发挥其独特的药效。
首先,从性味上看,滇西风毛菊具有苦味,性温的特性。这种温和的苦味,赋予了它独特的药效。在功能主治方面,滇西风毛菊具有显著的清肿散结作用,特别适合用于治疗皮肤上的痈肿疮疖。它的止血功能也十分显著,对于外伤引起的出血,可以起到及时止血的效果。在使用方法上,滇西风毛菊主要以外用为主。
麦冬,别称风毛菊,隶属于百合科,其根部可入药,有滋阴养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麦冬常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以治疗口渴、咽痛、便秘、吐血等症状。 麦冬的根经过加工后也可作为药材,具有止咳养阴的功效。 虽然麦冬药用价值高,但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私自使用作为药材。
四川风毛菊形态特征
1、四川风毛菊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高度通常在40-100厘米之间。其根状茎粗大而坚实。植物的茎直立,单生,表面具有明显的棱纹。在茎的上部,花序呈伞房圆锥形,被覆盖着稠密的刚毛,增添了独特的外观特征。
2、叶子的两面颜色不同,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是灰白色并覆盖有薄或厚的蛛丝状绒毛。川滇风毛菊的花序呈头状,通常生长在茎的顶端。总苞钟状,直径大约为5-3厘米,总苞片分为5-6层,每层都被密集的长柔毛覆盖。
3、叶片呈狭披针形,边缘平滑,有缘毛,叶片的两面都覆盖着稀疏的白色柔毛。下部的茎叶基部逐渐变窄并形成柄,茎生叶在接近基部的地方更为宽大,且半包围着茎。最上部的茎叶则呈现出线钻形的形状。花序的排列形式是伞房状,带有花序梗,这是打箭风毛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4、叶片呈现出线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的形状,它们比头部的花序还要长,长度可达8到5厘米,宽度在0.8到5厘米之间。叶形如羽状浅裂,侧裂片共有5对,形状近似钝三角形或偏斜三角形,顶部有小头。叶片的上下两面覆盖着绒毛,上面的绒毛较为稀疏,下面则是密集的白色绒毛。
5、边缘黑色,外层和中层为卵形或披针形,内层则为长圆形。小花为白色,长度大约在8到9毫米之间。瘦果长5毫米。冠毛为淡黄褐色,外层短,粗糙毛状,内层则呈现出羽毛状。花果期在9到10月。川西风毛菊的生长习性独特,选择在山坡草地生长,适应于海拔3500到4000米的高海拔环境,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甘肃风毛菊基本信息
1、甘肃风毛菊,种中文名为甘肃风毛菊,属于菊科风毛菊属。分布于中国甘肃的西固、岷山区域,生长在草坡及沙坡地带,海拔高度在3600至3700米之间。模式标本采集自甘肃地区。其海拨范围为3600至3700米。甘肃风毛菊的命名来源为Notizbl. Bot. Gart. Berlin 13: 64 1937。
2、甘肃风毛菊为多年生无茎莲座状草本,根状茎颈部被褐色残存的叶柄。叶片全形宽线形,长6--14厘米,宽1—2厘米,羽状全裂,侧裂片8—10对,形态各异,顶裂片小,椭圆形,全部裂片两面异色,上面暗绿色,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的白色绒毛。叶柄长1--2厘米,基部有莲座状叶丛。
3、风毛菊是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不超过200厘米,根倒圆锥状或纺锤形,黑褐色,生多数须根。风毛菊茎直立,基部直径1厘米,一般无翼,少数有翼,被稀疏的短柔毛及金的小腺点。
4、风毛菊,风毛菊为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纵棱,疏被细毛和腺毛。
5、小风毛菊是一种多产于特定区域的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主要的产地包括我国的甘肃省和四川省的道孚地区。其根状茎细长,带有稠密的褐色鞘状残迹,分生出众多细根。茎体较为纤细,高度通常在2-3厘米之间。
6、异色风毛菊,中文名以其特色命名,学名Saussurea brunneopilosa Hand.-Mazz,属于植物界中的菊科,Compositae科。这个美丽的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独特,主要在甘肃省的康乐和拉卜楞,以及青海省的青海湖地区。它常见于山坡阴处和路旁,海拔高度惊人,可在2900米到4500米之间生长。